(相关资料图)
4月11日早晨,北京国贸地区出现沙尘天气。人民网记者 王天乐摄
人民网北京4月12日电(欧阳易佳、王天乐)近日,我国发生一次大范围沙尘天气,局地出现沙尘暴或强沙尘暴,多省市居民生活受到沙尘天气影响。有网友表示:“前些年沙尘暴天气已经很少见了,为何现在又出现了?”
有专家对人民网表示,近年来,我国沙尘天气的频次有所减少,但它从未消失,未来也会长期存在。冷空气和大风影响范围垂直方向在千米以上高空,20米、30米高的防护林可阻挡部分地表的粗沙,但远不能挡住被大风带上高空的粉砂和黏粒。
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监测显示,近20年,我国春季(3-5月)沙尘天气总体上呈现次数减少、强度减弱的趋势,已由上世纪60年代年均20.9次减少到近10年年均8.4次,沙尘日数平均每10年减少1.63天。现阶段,我国仍处在沙尘天气偏少的背景下,但沙尘频次受到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的直接影响,会呈现出一定的年际变化特征,例如2017年和2022年沙尘暴次数均为1次,2021年沙尘暴次数为4次。
针对此次沙尘天气的形成原因,专家表示,发生沙尘天气的主要成因有:一是我国冷空气活动仍处在活跃期,蒙古气旋和地面冷锋产生的风力较大,为沙尘天气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;二是前期气温回升较快,不稳定的空气状态为起沙提供了热力条件;三是前期蒙古国和我国沙尘源区降水偏少,土壤墒情偏差,加之目前植被尚未返青,地表裸露,不利于抑制沙尘天气发生。
据介绍,沙尘来源不只是来自远方,沙尘暴所到之处,地面的尘土都会被裹挟。例如,我国北方大面积的农田、草场,在三四月份未返青之前皆为沙尘客观存在的尘源。
中国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研究员卢琦对人民网表示,沙尘暴不能消灭,但土地沙化可防可治。土地沙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土地退化。沙化土地的治理是减少沙尘暴频率和危害的有效手段,我国的荒漠化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。
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数据显示,40多年来,三北工程主攻防沙治沙,通过草方格固流沙,乔灌草钳流沙,封沙育林、人工造林种草等举措扼流沙,一片片绿色汇聚成一条绵延万里的“绿色长城”,阻强风、挡狂沙,让数千万亩沙地变为良田、果园和牧场,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.05%提高到目前的13.84%,区域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,发挥出日益显著的生态效益。
(责编:乔业琼、吕骞)关注公众号:人民网财经标签: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北冰洋物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3 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