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热点 >  >  > 正文

境外软件联络、异地埋包藏货、虚拟币付款,上海警方捣毁跨省贩售大麻团伙 焦点快看

2023-06-26 11:19:08 来源:宜昌网警巡查执法

深夜,一个陌生黑影潜入小区楼道,伸手摸索间,将装有“邮票”、大麻制品的塑料包,用一块吸铁石固定在一处隐蔽的角落。约莫一个月后,另一个黑影小心翼翼地取走了这个塑料包。一场罪恶的毒品交易就这样在无人知晓的暗处达成。


(资料图片)

吸、贩毒人员通过境外社交软件联络,贩毒人员预先“埋包”藏货,吸毒人员按图索骥自助取货,再用虚拟货币交易付款……“6·26国际禁毒日”前夕,上海警方披露了今年破获的一起贩卖新型毒品及种植、加工、销售大麻团伙案。

个案背后,全程零接触的互联网贩毒链路,已经成为当前毒品交易的主要形式,也是禁毒工作必须面对的关键命题。

黑影和“埋包”

今年2月,普陀警方在工作中获得一条线索:有人通过极为隐蔽的方式,贩卖俗称“邮票”的毒品LSD(麦角二乙胺)。

这是一种强烈的致幻剂,常吸附于印有特殊图案的吸水纸上,故称“邮票”。一张“邮票”大小仅手指甲盖三分之一,含在嘴里就能“吸食”,致幻性是大麻等传统毒品的数倍。

隐蔽的毒品交易方式,让警方的调查举步维艰。“贩毒和吸毒人员是通过境外社交软件联系的,而且毒品交易的全过程双方都没有发生接触,贩毒人员身份成谜。”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刑侦支队五队民警介绍到。

为了找出贩毒人员,缉毒民警伪装成买家,设法订购了一些“邮票”,想从交货点入手,锁定可疑目标。狡猾的毒贩具有极高的反侦察意识,要求买家通过虚拟币支付货款,而后只通过社交软件的AI应答功能,给了一个地点和一张照片,让买家自行取货。

这次的取货点是宜川地区某老旧小区一个楼洞底层的邮箱底部,毒品“邮票”就藏在一个被吸铁石吸住的塑料袋里。

这种新型交易方式,行话叫“埋包”。毒贩将毒品用塑料袋紧密包裹、密封之后,寻觅合适的藏匿地点,而后将其固定用双面胶、吸铁石等固定在隐蔽角落——比如桥洞、居民楼信箱等不易被察觉的地方——再告知买家埋藏的位置,让买家自行取货。

“采取埋包手法交易的毒贩,一般会将数十包毒品事先藏在多个地方,记下地址后,隔一段时间再进行交易。因为很多老旧小区监控只保留数月,就算地点暴露,也很可能找不到更早之前就已行动的埋包者。”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缉毒处李科长说。

警方调阅了小区周边的海量视频资料,最终发现行迹鬼祟的可疑身影:夜幕中,一名男子的身影曾频繁闪现“取货点”和周边多个小区,每次时间逗留极短,很可能就是在“埋包”。

循线排摸,警方确定了黑影的真实身份是今年39岁的男子赵某。今年2月16日,警方将赵某抓捕归案。

抓捕现场,警方在他的电脑中发现一个名为“地址”的文件。由于“埋包”点太多,赵某便将每个点位信息和照片都记录在这份文件中,交易时随机发给买家。根据这些地址信息,警方逐个排摸,共缴获23包、重约208克的大麻毒品包裹,并循线查处了多名曾与赵某交易的吸毒者。

大麻和家族

赵某只是毒品销售网络中的一环,他的上家是谁?为了揪出幕后黑手,斩断贩毒网络,警方展开了更为深入的调查。

据赵某交代,他进的“邮票”很少,卖完后又通过境外聊天软件搭识了一个安徽的上家,通过“人货分离”的方式向对方购买了一批大麻。

所谓的“人货分离”,是赵某通过对方指定的方式用虚拟货币进行付款,然后到安徽某地农村,在一处草地里拿到了预先藏好货,带回上海分装后,再通过境外聊天软件向吸毒者加价贩卖。

专案组随即赶往安徽,通过调阅赵某取货点周边的监控视频,发现了可疑人员女子陈某。而围绕陈某的调查显示,她的大麻来自她的亲戚——残疾男子石某。至此,一个种植、加工、贩卖大麻的犯罪团伙浮出水面。

据警方介绍,石某是这个团伙的首脑,他以亲缘关系为纽带,招揽了多位团伙成员。石某联系到毒品买家后,由陈某、王某等人“埋包”发货。陈某、王某、刘某等人还负责大麻的种植和加工。

今年3月13日,上海安徽两省联合专案组集中收网,抓获石某、陈某等犯罪嫌疑人8名,缴获大麻制品及大麻原植物近14公斤,以及各类加工包装设备,捣毁4个伪装成茶行的大麻种植窝点,查获大麻活体植株260余株。

让民警都感到诧异的是,这个贩毒团伙专业性极高。他们不仅在租赁房中搭建了恒温恒湿的大棚、购买太阳灯,还通过咨询专家,研究适宜大麻生长的土壤成分,培育出了横向植冠达3平方米的大麻植株。落网前,他们已经开始研究大麻嫁接和无土栽培的方法。

暗网和暗语

随着案件的侦破,网络贩毒、“埋包”交易等新型毒品犯罪手法,值得公众警惕。

近年来,暗潮涌动的网络制贩毒活动开始活跃。利用境外社交软件联络、“埋包”交易、虚拟币付款——网络涉毒产业链正在形成。

“外网和暗网成为毒品交易的主要渠道。”相关人士告诉记者,随着国内各方不断加大打击和防范力度,吸贩毒人员开始转向更隐蔽的境外网络阵地。例如,利用“阅后即焚”的境外聊天软件进行联络,或是潜入“暗网”进行毒品交易。

“从趋势来看,境外社交平台和‘暗网’,在毒品犯罪的各个环节正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,已成为毒品犯罪发展壮大的温室。”上海市公安局缉毒处李科长表示,警方正依托日益发达的网络侦查技术,创新多警种协作模式,研究探索针对网络涉毒违法犯罪行为的技战术打法,不断提升对网络毒品犯罪的打击效能。

贩毒人员还会精心设计暗语、暗号,吸引懂行的目标买家。例如,在一些境外社交平台,贩毒人员会用叶子、气球、药丸、闪电等图案,及涉毒隐语、暗语、黑话发布大量信息,吸引购毒人员联系。如海洛因的暗语为“狮子摇头”“砖头”,摇头丸又名“忘我”“E仔”等,冰毒的代名词则是“肉”“猪肉”等。为了逃避监管,这些“暗语”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。

而在毒资流转环节,一些毒贩通过设置多个中间环节,一方面掩盖交易真相,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警方追溯毒资的难度。而像本案中采用的,通过虚拟币支付毒资的方式,也成为毒资流转的新趋势。

针对毒品犯罪网络化趋势,上海警方积极开展涉毒信息网上巡查和网下摸排,强化对涉毒人员犯罪手法变化的分析研究,先后破获网络涉毒案件30起,抓获犯罪嫌疑人37名。

总体来看,随着涉毒犯罪打击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大,上海的毒品供应、毒品消费和毒品滥用规模持续减少,涉毒违法犯罪数量呈下降态势。

来源:上观新闻

标签:

相关阅读
返回顶部